
2025年8月1日—2日,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会议在昆明顺利举办。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春城、学会副会长林文勋、玉溪师范学院校长段红云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全国研究生教育战线300多家单位的40多位专家和900多名代表出席大会。学会副秘书长赵忠升、承办单位玉溪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杨光、协办单位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教学事业部总经理李久权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大会。
在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五周年之际,学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重要部署,筹备举办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内容覆盖学科布局优化调整、研究生教育常态化监测、学位点建设与评价、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边疆特色人才培养创新、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学位法》理解与适用、新增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等多个领域,聚焦学科评价标准优化、产教融合机制探索、学位点建设路径创新及AI驱动管理范式变革等核心议题。会议倡导研究生教育战线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指引,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造就更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
学会副会长 林文勋教授 在开幕式上致辞
学会副会长林文勋在开幕式致辞中强调,本次会议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筑牢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这一研究生教育的根基,着力破解学位点建设的共性难题,同时探讨如何将“国家战略的‘共性要求’与区域发展、学校特色的‘个性需求’有机结合”,实现精准施策与特色发展。关于学位点建设,林文勋副会长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要坚持铸魂育人,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确保培养目标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同频共振;二是要坚持固本强基,强化内涵建设与质量保障,以《学位法》施行为契机,全面审视和系统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授予质量保障体系;三是要坚持拥抱变革,深化教育赋能与管理创新,把握人工智能机遇探索“AI赋能”助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大数据技术在招生、培养、管理等各环节的创新应用;四是要坚持分享交流,促进互学互鉴共同成长,搭建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联动的平台,为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提供更多学习交流、融合发展的机会。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 杨春城 在开幕式上致辞
云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春城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向远道而来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对支持云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兄弟省份同仁表示感谢。杨春城指出,此次会议以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授予点建设为核心主题,聚焦学位授权动态调整、学科交叉融合、培养质量保障、导师队伍建设等深入探讨,是对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的积极响应,是破解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难题的务实举措,对推动高校优化学科布局、创新培养模式、提升育人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他向与会专家、代表介绍了云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工作,希望专家们多为云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提宝贵意见,云南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升学位点建设水平。
玉溪师范学院校长 段红云 研究员在开幕式上致辞
玉溪师范学院校长段红云代表承办单位在开幕式上致辞。他指出,作为2024年新获批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玉溪师范学院正在建构扎根滇中、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蓝图,希望借承办本次全国性会议之机,得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和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政策层面的“导航定向”,为学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点迷津”;渴望以此次会议为“金钥匙”,打开向学会和兄弟院校请教与合作的大门;期盼能在学科专业建设、导师队伍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得到学会和各兄弟院校的帮助支持,能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领域实现与兄弟院校的“同频共振”,帮助学校更好的拓展办学视野、搭建学科平台、汇聚办学资源、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战略契机,在构建师范教育、聂耳国歌研传、农业人才示范、体美产教融合“四大高地”特色路径中,依托学会引领与兄弟院校支持,全力服务教育强国战略,为滇中发展注入“玉师力量”。
玉溪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 杨光 主持开幕式
主论坛
云南大学原副校长赵琦华,玉溪师范学院副校长李明,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督导组组长李健强主持大会主论坛
西北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张炜作报告《以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加快双一流建设》
同济大学副校长赵宪忠作报告《研究生教育常态化监测研究》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评估委员会副主任林梦泉作报告《新形势下学位授权点建构与评价》
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梁传杰作报告《学位授权审核:国家政策与高校实践》
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何茂刚作报告《多措并举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新格局》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张国栋作报告《学位授权审核前后的学科建设:渐变与突变》
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战略研究基地副主任王传毅作报告《国家牵引的学科布局调整:为何牵、如何引、以何调》
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健强作报告《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守住“排名”和擦亮“牌照”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大学副研究员 贾金忠 作报告《新时期研究生导师指导能力的构成要素与立德树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帝伊作报告《新质生产力下学位点建设的路径思考与探索》
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赵芳作报告《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美术与书法人才培养创新实践思考:以玉溪师范学院为例》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教学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高杰麟作报告《管培融通·数智赋能——研究生智慧教育新生态构建探讨》
平行论坛
四个平行论坛聚焦“研究生学位点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培养与学位授予”、“数智赋能与管理范式转型”、“明晰定位与特色发展:新增学位授权建设专场”四个主题,24位专家分享精彩报告。
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雪、锦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宋冰主持平行论坛一
天津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学刚在平行论坛一作报告《“轻工+”特色的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博士点建设与改革探索》
黑龙江大学研究生院院长罗跃军在平行论坛一作报告《黑龙江大学学科与学位点建设实践与反思》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史红光在平行论坛一作报告《破立并举——〈学位法〉的理解与适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付凯元在平行论坛一作报告《工程博士申请学位实践成果:内涵辨析与质量保障》
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解德渤在平行论坛一作报告《面向2035年中国大学基础学科建设的世界方位、省域格局与战略行动》
天津大学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副处长张立迁在平行论坛一作报告《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的政策研究与改革实践》
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杨家轩主持平行论坛二兼作报告《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云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熙主持平行论坛二兼作报告《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理念、框架与实践》
安庆师范大学副校长吴琼在平行论坛二作报告《深度转型:地方应用型高校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与学位标准制定的思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原副院长张静在平行论坛二作报告《项目牵引·制度护航:专业学位研究生“招-培-就”一体化的探索与实践》
宁波工程学院研究生处处长郑书华在平行论坛二作报告《产教融合视域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以宁波工程学院为例》
知途教育总经理俞京华在平行论坛二作报告《AI融入研究生教学新生态-生成式AI引领智慧课程深度变革》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处长 欧阳章东 主持平行论坛三
北京警察学院教学评估与学科建设处、研究生工作处处长 李晶 主持平行论坛三
上海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书记 江松 在平行论坛三作报告《研究生信息化建设以及博士点申报经验分享》
吉林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办副主任何锴琦在平行论坛三作报告《吉林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东南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主任 陆建 在平行论坛三作报告《AI赋能研究生教育教学评价改革》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办公室副主任严弋在平行论坛三作报告《数智赋能研究生教育服务与管理——厦门大学的探索与实践》
江苏金智教育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教学产品事业部解决方案总监吴炳旺在平行论坛三作报告《数智赋能研究生全链路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同方知网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科研质量平台产品线负责人张磊在平行论坛三作报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检测技术进展与挑战》
内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处长邹远超主持平行论坛四兼作报告《坚持应用定位 凝聚学科特色 全力推动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玉溪师范学院美术学院院长赵芳主持平行论坛四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副校长石元泉在平行论坛四作报告《硕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的“一师”实践》
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胡丽琴在平行论坛四作报告《“老活新做”——研究生培养“北城实践”》
韶关学院副校长郭会时在平行论坛四作报告《产教融合·农工协同:韶关学院新增硕士点建设的实践探索》
新疆工程学院副校长刘海清在平行论坛四作报告《边疆民族地区工科院校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与思考》
黄冈师范学院研究生处处长林永希在平行论坛四作报告《基于服务地方视角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